•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新视野

    实现区域交通高效共享,分流地上车流

    实现区域交通高效共享,分流地上车流
    22日开通的解放碑地下环道实行单道行驶,禁止停车。重庆晨报记者 李斌 摄

    繁华的解放碑从不缺少人气和车流,解放碑地下环道部分开通后,如何破局区域交通?昨天,重庆晨报记者进入环道体验,并采访了相关部门为你揭秘。

    进解放碑更顺畅,车库高效共享

    每逢早晚高峰,北区路、临江门路段就会形成一个堵点。解放碑地下环道部分开通之后,首先将解决“进”的问题。

    渝中城投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走环道进入解放碑更顺畅,将缓解路面上的通行压力。例如,现在从北区路开车走海航保利中心,需要绕行临江门,预计6月该车库接通环道后便可以直达。

    整个地下环道工程,通过多条支洞的“N连通”,将解放碑核心区域26个地下车库连成一体,串联近2.1万个车位。

    从进解放碑停车的角度来看,环道将26个地下车库整合成一个大型地下停车库,实现高效共享。

    借道车库出入,不必再绕行

    环道实现的“进”并非只是进入停车场。目前虽然只实现了部分开通,但可以通过即将开通的7个车库进入解放碑其他的区域,不必绕行。

    渝中警方相关负责人介绍,如果开通的车库满了,在不等候的情况下,车主可以选择通过车库的地面出口进入周边的车库。

    此外,从环道连通的7个车库来看,目前协信星光广场车库、威斯汀酒店车库的空置率相对较高。而早晚高峰期间,中兴路的车流较大,要去威斯汀、协信星光、大都会附近的车主,可以考虑去这两个地方停车或借道,不必绕行。

    从借道通行的角度来看,英利国际车库是一“出口”。在即将开通的7个车库中,仅英利国际车库可以进入环道,也就是说,周边的车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借道进入环道,既可以进入环道连接的其他车库,也可以从环道解放东路出口离开。

    “两进一出”分流地上车流

    记者乘车体验发现,即将部分开通的线路基本可以在10分种内走完,尤其是打通了解放碑由北到南的交通。

    在渝中连接隧道未通的情况下,走北区路入口经解放东路出口,可以就近上东水门大桥前往南岸区。

    实际上,解放碑地下环道的“一环”具体为“临江门—较场口转盘—新华路—中华路—五一路—临江路—临江门”,就在地下20—60米的空间。通过环道,各车库的车流可以通过解放东路出口有效分流。这“两进一出”也将有效分流地上的车流。

    通过环道连通车库,将实现解放碑区域交通的高效共享。地下环道全部建成投用后,来自江北、南岸、沙坪坝、九龙坡等方向的车辆,均可经环道到达解放碑核心区域,能充分发挥长滨路、嘉滨路和两江大桥的交通功能,缓解路面交通压力。

    本报记者 陈翔

    新闻纵深

    智能交通

    可对反向溢出事件进行监测

    环道支路为单车道,主通道也只有双车道,而且禁止行人通行,内部交通谁来管理,怎么管理?

    据介绍,在北区路入口处设有电子防撞桩,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控制车流。而每个出入口都设有管理处,有人值守。

    在环道的内部,大约每100米就设有交通执法点以及各类电子设备,其实这是智能交通系统的一部分。该系统包括行车诱导、停车诱导、交通信号灯、视频监控、信息平台管理等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涵盖了电子警察、违停自动抓拍、反向溢出事件监测等子系统,将有效减少各类违法行为,提高交通综合效率。

    智能消防

    遇警情将自动隔离着火区域

    除了交通外,消防也是大家关注的重点。环道内也有一套智能消防系统,包括建筑消防系统、消防给水及灭火系统、电气消防系统、暖通消防系统,涵盖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急照明系统、排烟补风系统、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人行疏散通道、消防电梯等内容。

    一旦出现消防报警信息,隧道内的“挡烟垂壁”、“内排烟补风系统”、“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将自动隔离着火区域,灭火排烟;“人行疏散通道”可立即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域。

    与此同时,依托智能集成系统的实时监测,系统将根据设定的预案,列出可以联动的措施,包括联动控制器、联动门禁、联动交通信号及停车场栅栏,供指挥人员处置,尽快分流疏散车辆。

     

     

    (新媒体责编:zs1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