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开始正式实施。当天,在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指导、中国自行车协会主办的“2019中国电动自行车产业高峰论坛”上,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企业管理者和业内专家就相关话题深入探讨。
使用锂电池增加成本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数据显示,2018年电动自行车产量为3277.6万辆,同比增长5.8%。480家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758.8亿元,同比增长8.2%;实现利润33.7亿元,同比增长5.7%。
但是,安全性始终是困扰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不少电动自行车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越来越快,部分指标超出了老国标。这些“超标车”安全性能差,交通安全隐患大。此外,由于部分电动自行车防火阻燃性能较差,引发的火灾事故也迅速增长。
2018年5月份,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出台,全面提升了安全标准。比如,将最高时速由20公里提高到25公里,将电机功率从240瓦提高到400瓦,等等。
新国标实施影响最大的就是电动自行车车主和生产企业。对于“超标车”来说,按照新国标,在过渡期内一律要安装临时标识方可上路行驶。对于过渡期的设置,各地规定略有不同,一般在3年至7年之间。过渡期结束后,“超标车”将报废处理,也可折价置换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车。
对于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来说,挑战更大,首先就是成本增加了。江苏新日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晨阳举例说,按照新国标,电动自行车采用铅酸电池很难达到重量上的要求,必须采用锂电池,这意味着成本会上升。
此外,3C认证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从今年4月15日起,未取得3C认证的电动自行车将不得生产、销售。因此,各大企业加大了认证力度。“目前认证情况基本平稳,但未达到最佳状态。”浙江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倪捷说。
倒逼企业走出低价竞争
对生产企业来说,面对新国标,遵从标准、执行标准是第一位的。
中国自行车协会理事长刘素文认为,行业企业要充分认识新国标实施的必要性,严格按要求规范相关技术指标;要以新标准体系建设为依托,推动工艺技术、生产流程、设计创意提升,努力为人们出行提供性能品质更好、安全保障更高、续航能力更强的规范化产品。
“新国标将产品标准拉到同一起跑线上。作为企业,我们将严格执行。”绿佳车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白利中说,企业要在新国标框架下努力研究新技术,提高产品品质。
与此同时,如何化解成本上升压力,加快行业转型步伐,实现高质量发展,也需要更多探索。雅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运营总裁周超认为,在老国标时代,行业低价竞争情况不少。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平均单价大幅上升,整体质量也大为提高,高端产品不断增多。新国标实施后,企业已不再单纯拼价格,更应重视技术、设计、服务等方面竞争。
科技创新更是转型关键。不少业内专家表示,新国标、3C认证实施带来了技术升级的契机。行业准入门槛提高将倒逼企业加快科技创新速度,推动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应对挑战,还离不开发力智能制造。王晨阳认为,目前电动车生产企业还是以产定销,企业生产什么,就销售什么。智能制造要把供应体系、经销体系都“上云”,开展个性化定制,才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要推进智慧智能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电子商务等科技进步成果,提升生产装备智能化水平,以更多新材料、精加工、巧设计、高品质产品,推动行业向标准化、轻量化、智能化方向创新发展。”刘素文说。
与国际接轨有利出口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认为,新国标实施是行业进入“重质量、强基础、树品牌”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倪捷认为,实施新国标有望助行业走出低价竞争,进入技术竞争新阶段。比如,用同样重量的电池,哪个品牌的车能跑得更远,就体现出了技术差异。
“在新国标下,行业会更加规范、健康发展,这对有品质理念、管理规范的企业是难得机遇。同时,也有利于与国际标准更好地接轨,打开国际市场大门。”周超说。
数据显示,2018年电动自行车出口量达187.7万辆,同比增长10.4%;出口额为7.9亿美元,同比增长14.6%。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出口量占总产量比重依然较低,潜力仍有待挖掘。
不少业内人士也对如何落实新国标提出了建议。王晨阳表示,“希望在新国标框架之下,生产企业、经销商、交通管理部门等都能公平、严格地执行相关标准,创造有利市场竞争的环境,这才有助于行业规范、良性、有序发展”。
浙江省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理事长陈建龙也表示,希望相关部门为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营造较为稳定的政策环境,使企业有明确方向,把握住行业发展新机遇。
(新媒体责编:news1166)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