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开车的朋友有没有发现,有时开车时一路全是绿灯,但也有时候怎么走一路都是红灯,这真的是运气问题吗?如今,渝中区的交巡警可以明确告诉你,这不是运气,而是智能化信号灯系统发挥的作用。今天,记者从渝中区交巡警支队了解到,这是渝中警方应用“区域自适应”控制系统已起显著效果,到底这是怎么样的一个系统呢?
点:每一个交通信号灯都可远程控制
昨日,渝中区交巡警支队秩序大队的民警吴雪松详细进行了解释。目前渝中区的灯控路口共99个,联网路口已达100%,实现全后台操作。
“通过对一条道路多个路口实行一键式远程控制,实现全线绿灯通行,可以迅速排堵。”吴雪松举了个例子,比如周末从大坪正街前往九龙坡区的车辆较多,渝中区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就可以根据通行情况,调整绿灯放行,方便车辆快速出城。同时,如果一路口发生交通事故且出现交通滞留,中心就可以一次性远程控制沿线多个外围路口相应方向的信号灯为红灯,避免车辆继续进入。
“还有就是提供给特殊车辆,比如救护车、消防车……”吴雪松说,一旦有病患需要送医,指挥中心只需根据需要对沿途进行紧急绿灯放行,对汇入路口进行红灯管控,一键进行协调控制。
线:一路遇绿灯不再是几率问题
通过整合大数据,渝中智能交通中枢会向“会思考”的信号灯释放信号,组织它们在一定区域内释放“绿波带”或“红波带”。
什么叫“绿波带”?吴雪松解释道,“绿波带”是靠调整信号灯配时来实现的。根据路口之间的间距,按设计时速预计到下一个路口的时间,这是一个时间差,在时间差内保证下一个绿灯亮起。
“绿波”改变的是路口之间绿灯的间隔时间,信号灯的时间长短并没有发生变化。在不延长红绿灯时间的情况下,减少车辆等候时间,一路绿灯放行。目前,大坪正街、虎歇路、瑞天路及人民路灯12条主次干道,采取了此项控制策略,以大坪正街为例,实行双向绿波协调后,协调车辆以平均40KM/H的车速通过路口,平均停车次数由4-5次降低到1-2次。
同时,对于智能信号灯来说,它们的任务不只是放行,有时候还需要刻意“添堵”。采用“红波带”来控制进入渝中区的车辆,人为地增加了进入市区车辆的红灯等待时间,从而减缓车流进入辖区。
面:环道信号灯根据流量自动“变脸”
民警告诉记者,目前。不同时间经过两路口环道,在路口所需等待的红灯时间是不一样的。
而两路口环道地处渝中半岛中部,是进出渝中半岛,过往嘉陵江、长江,以及联系上下半城的交通枢纽。中山三路、劳动路、长江路、菜园坝大桥、南区公园路、枇杷山正街、中山二路等多条道路在此交汇、转换,形成一个巨大的环道。据相关部门调查,目前两路口环道高峰小时的交通量已达到5000PCU/h,早已超过设计通行能力。
据悉,为了缓解这一难题,渝中区交巡警支队在全市率先实行了“区域自适应”控制。所谓“自适应”系统通过地磁感应线圈统计流量,从而推算环道的交通拥堵情况。当交通流量尚未达到饱和时,系统执行基础配时的策略,配时时间随流量自动调整,尽量使得车辆能一次性通过多个信号灯路口。而当流量达到饱和以后,信号控制的目标切换为“调流”,执行“流量跟着配时走”策略,红灯和绿灯长短由信号灯根据具体流量自动选择最优方案。如果排队车辆积压到路口,信号灯会自动变红。
“简单点来说,就是两路口环道的交通流量情况汇总回智能交通中枢,系统自动调节配时,使各方向交通流通行达到最大程度的均衡和优化。”吴雪松介绍说。
采取区域控制后,两路口环道的通行效率得到显著提升,环道运转顺畅有序,高峰时段的通行能力由3300余辆/小时提升至4000余辆/小时,平均车速也由15公里/小时提升至18公里/小时。
科学性评估为决策“指路”
这个智能化信号灯系统,如何才能保证它的合理性呢?渝中警方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渝中区交巡警支队联合重庆交通大学成立重庆渝中交通管理研究中心,充分利用渝中区智能交通综合管控平台和高德地图等技术平台开展大数据综合分析,同时几家国内此领域的知名企业也为渝中智能信号灯系统出谋划策,从理论层面为信号灯配时智能化提供技术支撑。
据了解,自2016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主城区“内畅外联”三年行动的部署要求,渝中区交巡警支队在全区交通信号灯联网控制的基础上,全面提升辖区信号灯智能化水平,经过全方位的“改头换面”,大大方便了市民出行。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