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个重大工程项目包提供稳增长新支点,14地敲定超万亿投资计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紧要之年。《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增至34家,未来还将加速扩围升级,北京市交通委员会、长江航务管理局等众多单位正在争取加入第三批试点。
重大工程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抓手和标志性工程,当前中央有关部门从国土空间联通、服务区域发展、通道扩能增效、创新引领示范和“交通+”融合发展等五个方面提出了23个重大工程项目包,要求比较成熟的项目率先推进,同时加快启动一批科技类、服务类重大项目,为稳增长提供新的支撑点。地方也在积极谋划,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14个省区市敲定了近1.5万亿元的交通投资计划。
在巨大的资金需要下,投融资改革将进一步深化。2020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提出,稳定车购税等交通专项资金政策,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完善收费公路专项债券制度,研究发行国家公路建设长期债券;推动一般债券支持普通公路、农村公路发展;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交通建设。
2019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从2021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分两个阶段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形成“三张交通网”“两个交通圈”。
“着力抓规划、抓试点、抓项目,确保加快交通强国建设。”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2020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上如是要求。他提出,要抓紧抓好第一批交通强国试点工作,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加强督导评估,及时总结推广,力争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要压茬推进第二批试点工作,推动交通强国建设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延伸,以试点为支点,掀起全行业全社会共同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热潮。
据了解,继2019年10月确定河北雄安新区、辽宁、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重庆、贵州、新疆、深圳为第一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后,12月27日交通运输部又为第二批共21家试点单位授牌,其中包括天津、山西、内蒙古、吉林、上海、安徽、福建、江西、广东、四川、云南、陕西、宁波、厦门等14地交通运输部门、中国移动、中远海运、招商局、中国铁道建筑、中交建、中国邮政等五家企业以及大连海事大学。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目前多个试点省份、单位都已制定《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实施意见及行动计划,深圳已上报有关部门待批,江西计划3月底前报江西省委省政府审定印发。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任忠表示,浙江计划2020年3月出台试点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召开动员大会,掀起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热潮。
日前召开的浙江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提出了一系列目标,2020年该省综合交通建设投资计划完成3000亿元,力争突破3300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建成高速公路470公里,总里程突破5000公里,全面实现陆域县县通高速。
新的一年,山东、江苏、广东、广西、贵州、湖北、福建的交通投资计划规模也超过千亿元大关,继续保持高位增长;陕西、江西、湖南计划投入交通的固定资产规模则超过500亿元,而内蒙古、青海、海南则确保交通投资规模分别达到400亿元、200亿元和16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从中央到地方,更加强调交通基础设施联网提升、打造综合体系。
“要着眼国家长远发展,加强战略性、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上短板,提升长期供给质量和效率,推动重大战略性项目规划实施。”李小鹏要求。
“今年是交通强国试点全面启动年,是交通短板的攻坚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陆永泉表示,2020年,江苏交通将进一步加快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步伐,确保北沿江高铁、沪苏湖铁路等58个计划开工项目如期开工;还将以省内全域一体化助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印发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江苏交通运输实施方案;加快建设“轨道上的江苏”,一批重大工程将建成通车。
广东提出以建设世界级港口群和机场群、畅通大湾区内外快速交通网络为重点,谋划和建设一批标志性重大交通工程,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桥,促进跨境运输便利化,推动粤港澳三地跨境通行政策与体制机制优化对接,加快构建便捷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如此大手笔投资,钱从何来?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交通运输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欧国立在接受记者采访表示,下一步交通领域既要考虑本身增量的发展,也要考虑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减少债务风险。投融资体制改革应在整个行业改革的引领下推进,更大程度地吸引社会资本。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明确,2020年要继续推动优质资产股改上市和上市企业再融资。确保京沪高铁、中铁特货、金鹰重工、铁科轨道公司等企业股改上市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果,研究探索区域铁路公司、设计集团公司等重点企业股改上市工作。深化站城融合投融资改革实践,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铁路建设。
(新媒体责编:zfy2019)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