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中国营运车辆智能化运用发展报告发布

    12月11日,由中国智能交通产业联盟、道路运输装备科技创新联盟联合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等单位共同主编的《中国营运车辆智能化运用发展报告(2020)》(简称《报告》)在京发布,交通运输部有关司局专家到会指导。

    这是国内首次从运输服务和生产的角度对智能化车辆提出应用要求,并对其发展进行展望和规划。《报告》的发布将推动我国道路运输车辆智能化技术(包括安全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在运输领域的落地应用,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支撑。

    当前,营运车辆智能化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道路运输行业在安全可控前提下如何运用好、管理好智能车辆成为关注焦点。《报告》以营运车辆为对象,以我国国情特点为条件,以安全、高效为导向,以满足实际需求的运用为目标,以“鼓励探索、包容失败、确保安全、反对垄断”为发展原则,提出营运车辆智能化分类、分级、分区域、分阶段的运用路径、运用模式及保障体系。

    《报告》预测,2020年至2035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不同类型、不同智能程度的营运车辆,将在“有限时空、有限要素、有限工况、有限条件”下推广运用。客运车辆方面,2025年,有望实现园区、固定线路等封闭区域内无人驾驶微公交和出租汽车商业化应用,城市快速公交专用道或城市快速路等有限开放区域无人驾驶城市公共汽车商业化应用;2030年,有望实现高速公路专用道等有限开放区域城际客运和城市“最后一公里”等开放区域微公交商业化应用。

    货运车辆方面,2025年,有望实现在港区、矿区等封闭区域的无人驾驶商业化应用;2030年,有望打通公路货运一级、二级公路运输链,实现公路货运车辆仓到仓无人驾驶商业化应用。

    《报告》分析认为,车路协同将进一步增强营运车辆智能化运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运用难度和成本,加快落地运用进程。

    (新媒体责编:news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