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在他的个人微博上发文,说他自骑自行车出行以来,发现非机动车道大量被机动车侵占。在很多道路上,骑自行车几乎无路可走。此外,不少非机动车道被路边画线的收费机动车停车位侵占,导致自行车和机动车混行,自行车或骑上人行道,或和步行者混行,给交通参与者造成风险。
你挤他占 路权互侵
类似的情况,想必大多数人都不陌生。
比如,自行车道不够用,高峰时期,非机动车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比如,私家车违规停放在非机动车道上,侵占了大半幅路面
比如,人行道完全被机动车占用停车,严重影响人们的出行。
更严重的还有,占用应急车道。2015年十一假期,浙江甬台温高速发生一起车祸,一名驾驶员被卡在驾驶室内,前往救援的消防车遭遇大堵车,应急车道被堵死,当救援人员最终赶到现场时,驾驶员己经不幸死亡。
按照我国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两侧的应急车道,主要供执行紧急任务的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等使用,社会车辆仅在发生故障、事故等紧急情况下可以停靠。非紧急情况时在应急车道内行驶或者停车,罚款200元、记6分。
多措并举 对路权侵犯说不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各地管理部门也推出了各自的管理措施。
利用高科技严管机动车违停
天津交管部门利用高科技,对这类影响他人出行方便的违规行为进行严管。
以前天津交管部门通常会增派警力进行巡查,并对违规车辆开出罚单。现在,违法行为可能已经被移动摄录采集车全部记录下来了。
移动摄录设备在车顶上一共有7个摄像头,能够实时反映路面上的交通状况,从违规停放车辆边上经过之后,就会自动把车辆的交通违法行为记录下来,依法对违规车主进行惩罚。
加强道路设施建设 保障各行其道
从2016年11月开始,福州市一些新建、改建、扩建道路,都要按规定设置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宽度应大于2.5米;此外,相关部门还在福州市的96个路口设置右转渠化岛(路口右转与直行车道之间构成的一个三角区域,右转的机动车道可以提前右转),16个路口设置二次过街等候区,给非机动车和行人因等待红灯而囤积时,为其提供安全区域。
机动车占道频发 如何治理?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余凌云:
我国迅速迈进汽车时代,机动车和驾驶员的数量全世界排第一,公共设施建设稍显滞后,比如很多城市存在停车位不足的问题,因此会出现停在路边占用机动车道,影响人们出行的现象。
怎么停车?怎么管?方法很多,但是个综合治理的过程。比如说,要有疏导,明确落实新近的建筑物要有停车位,有条件的要建立体停车位,也可以把地下的空间开发出来,开辟成地下停车场。有的道路夜间行车很少,比如晚7点到早7点,可不可以划出来作为周边住户临时的停车位?
点评:用“绣花”思路解决路权痛点
应急车道上,专门车辆拥有路权,一般车辆在特殊情况下才能使用。非机动车道上,非机动车和行人拥有路权,没有义务“上天入地”为汽车让路。车多路少,堵在路上的机动车,也有路权。路权要从拥有变为享有,从法规上的权利变为实实在在的现实,要做的工作有很多。
立法一定要细,越细致越有人性。越细致,越能给予人详细的指导。执法一定要严,立了规则,就要遵守。该处罚时,就处罚。规则意识不是仅靠号召和倡导就能养成的,靠的是对每一个违法逾矩之人毫不例外地发现和惩处。只有如此,更多的人才会觉得守法是最划算的事情。
现今的中国进入到了汽车时代,城市管理者也要创新治理体系,学习外国先进的管理经验。同样是大城市,同样是车多路少,国外能做好的中国也能做好。
在互联网时代,管理者既要把惩罚权执行到位,也要把大数据运用到家。只有数据多跑路,群众才能少拥堵。只有在智慧城市上多下苦功夫,群众才能在路上少诉苦。城市管理的每一个方面、每一块短板,群众路权的每一个痛点、每一道难关,都可以循着“绣花”的思路去改变。
新闻多看点
英国:鼓励绿色出行 规范自行车路权
由于城市道路日益拥堵,近年来,英国伦敦等地一直大力提倡鼓励居民骑自行车绿色出行。与此同时,英国的交通管理部门配合出台了很多新的交通法规,大力保护和规范自行车的路权。
新的措施规定,机动车在自行车道停放属于违法,一旦被发现,车主将面临高达130英镑的罚款。此外,警察有权视情况决定是否将违规停泊在自行车专用道的机动车拖走,而拖车的费用也将由车主自行负担。
在保护自行车路权的同时,英国的交通法规也对骑车人应承担的义务做了详尽的规定。
这些规定包括:行驶在马路上的自行车不可偏离专门划定的自行车道,如果遇到某些路段没有自行车道,自行车可以进入机动车道,但不能进入人行道。
此外英国交通法规还规定,骑车人上路时必须要戴头盔,同时自行车的前后车灯都必须保持完好,如果是在晚上骑车,骑车人应该穿上反光衣。
骑车人一旦违反这些规定,警察将有权对他们进行罚款。
(新媒体责编:news118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