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天鲲号”下水幕后故事大揭秘

    11月3日上午,上海振华重工江苏启东船厂,全国30多家媒体齐聚船坞口,见证了我国自主研制和建造的亚洲最大、最先进的“天鲲号”绞吸挖泥船的下水过程。

    “天鲲号”由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简称天航局)投资,并联合有关设计单位、院校、船厂建造。

    这艘6600千瓦绞刀功率重型自航绞吸挖泥船的顺利下水,成为了天航局的骄傲,也成为我国疏浚行业和疏浚船舶工业制造的荣耀。

    世界先进的“造岛神器”

    “辛苦啦!辛苦啦!”简短的下水仪式期间,船舶联合设计、建造、用船各方代表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当看到经过5年联合自主设计、2年建造的旗舰缓缓驶出船坞时,别样滋味涌上心头:7年啦,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科研项目的“天鲲号”,今天终于降生!

    “‘天鲲号’实现了我国重型自航绞吸船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核心技术的掌握,填补了我国自主设计建造重型自航绞吸船的空白,使我国挖泥船设计和建造技术跻身世界前列!”船舶设计大师、中船工业第708研究所副总工程师费龙感慨地说。

    这艘被寄予厚望的新旗舰,到底有何“神功”?看看现役旗舰“天鲸号”就可见一斑。

    凭借强大的挖掘和吹填能力,“天鲸号”早已声名远扬,被网民称为“造岛神器”——每小时挖掘的海底混合物可填满一个标准足球场大、半米深的坑,可谓削岩如泥;能以每小时4500立方米的速度将沙水混合物排放到6000米外,每天吹填十多万立方米。

    而“天鲲号”的各项性能已全面超越这艘现役旗舰,且更加高效智能、绿色环保:绞刀电机额定功率6600千瓦,最大可达9900千瓦,居亚洲第一、世界前列;配备了四型绞刀头,可挖掘抗压强度50兆帕的岩石,尤其适用于沿海及深远海疏浚吹填及岛礁建设;35米的最大挖掘深度居亚洲第一;标准疏浚能力6000立方米/小时,最大排距15000米,输送系统能力世界第一。

    更难得的是,全船采用全电力驱动形式,不但实现了功率有效利用、设备安全运转,更有助于环保及节能;拥有国际领先的智能集成“大脑”,可实时显示疏浚三维土质、推算潮位、管理能效、智能自动挖泥,大块头拥有大智慧。

    “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将为我国疏浚业发展再添羽翼!”天航局董事长钟文炜说。

    开拓创新 自主研发

    除了体量大、技术水平实现跨越,与国内以往挖泥船最大不同,“天鲲号”从设计到建造是完全自主创新。

    “这是综合国力的直接体现,是‘国轮国造’的重要成果,也是长期走自主创新之路的新成果!”长年率领联合团队研发挖泥装备的全国水运工程建造大师、天航局总工程师顾明,此时感慨颇多。

    用船单位自己怎么会带头搞研发?

    顾明坦诚地表示,疏浚因水而生,因装备进步而发展。然而,疏浚行业太窄,挖泥船是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装备,往往需要多学科合作,因而国内相应的基础研究比较薄弱。这注定了国家不会像大飞机那样投入巨大资金进行研发。

    那么,可以从国外进口嘛。

    “花天价诚然买得来设备,却买不来技术!”顾明介绍,建国初期,中国主力疏浚船主要以改造、引进国外设备为主,为此付出了高昂费用。仅1964年引进的“航津浚102”轮就花费黄金约4吨。

    糟糕的是,国外厂商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所有参数严格保密。花重金买来的挖泥船施工中若出现问题,外国厂商售后服务慢、要价高,从而严重耽误工期。走疏浚装备国产化之路,是唯一提高作业效率和使用寿命之路。

    “作为中国第一家专业疏浚机构,我们扛起了疏浚装备国产化大旗,引领着中国疏浚装备自主创新发展。”顾明介绍,多年来,天航局通过走引进、吸收及产学研结合的自主创新之路,逐步摆脱以往挖泥船依赖进口的局面,搭建起了中国疏浚业研究、设计、制造和应用产业链,逐步形成了关键装备的研发体系、队伍及产学研用联合攻关机制。

    随着整体工业体系的完善、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疏浚船舶先后经历了整船进口、国外设计国内建造、国内自主设计建造的“三步走”,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自2000年至今的十几年间,通过“国轮国造”、自主创新,国产挖泥船陆续建成,带动了我国挖泥船绞刀、耙头、泥泵等关键机具、装备及零部件的国产化。

    这其中,天航局扮演着重要角色。多年来,秉承共荣共促、合作创新原则,天航局联合有关设计单位、院校、船厂自主设计建造了各类挖泥船30余艘,逐步突破并掌握了关键技术,实现了我国疏浚装备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也带动疏浚设备产业链发展。

    “很多技术精度都达到毫米级!”中国船级社江苏分社总经理张凯认为,“天鲲号”标志着国产疏浚船舶设备的科技创新体系、系统工程管理体系、内部分工协作体系等经受住了实践检验。

    国之重器 提升国际竞争力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这艘新旗舰取名‘天鲲号’,寄托了中国当代疏浚人深厚的希望与期待。”中交疏浚集团总裁康学增表示,高端核心装备是国家参与并赢得国际竞争的“重器”。

    “总跟在别人后面甘做‘小学生’,就是放弃了自主的权利,也就放弃了竞争的先机!”钟文炜表示,疏浚企业之争,很大程度上是核心装备之争。随着世界和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疏浚行业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土质坚硬、输送距离长、工况恶劣等施工条件,使得传统绞吸船已不能完全适用,需要重型自航绞吸船担此重任。而从国际市场来看,无论是苏伊士运河开挖、巴拿马运河的拓宽,还是远海岛礁建设,超大型疏浚及填海造陆工程都离不开重型绞吸船。目前,国内疏浚市场下滑,需要中国疏浚企业更大广度、深度地海外求发展,在国际市场打响中国疏浚的响亮品牌。

    近年来,国产疏浚装备凭借“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积极出海,远赴马来西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地,在海外擎起了中国疏浚的旗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天鲲号”的下水,也必将提升我国疏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记者了解到,中国交建旗下年轻的专业化子集团、天航局的母公司——中交疏浚集团成立以来,借助中交全产业链优势,扛起了振兴中国疏浚业的大旗,不断提升疏浚装备自主创新能力,占据全球疏浚及相关产业价值链中高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高综合效益、绿色环保的一流疏浚船队,推动着我国由疏浚大国向疏浚强国迈进。

    “‘天鲲号’下水,坚定了我国重型疏浚设备国产化的信心,也坚定了我们在新时代真正实现疏浚大国向疏浚强国迈进的信心!”康学增表示。

    下一步,“天鲲号”将接受调试、试航、试挖,预计明年6月投入施工生产。可以预见,它将在助力海洋强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征程中立下汗马功劳。

    (新媒体责编:news1166)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