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开放融通拓展国际运输互利合作空间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航运业如何应对运力普遍升级、合作模式突破、新技术冲击、行业规则巨变?“一带一路”建设中,全球贸易物流有哪些新变化?科技如何改变物流?

    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2018国际海运年会、全球贸易与国际物流高峰论坛、“一带一路”国际货运服务业发展大会……与交通运输相关的一系列配套活动同步进行。业界领军人物、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共同探讨国际运输未来。

    回归产业本质是航运应变之道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际经贸市场经历了大起大落:2008年之前,世界经济高速增长,带动全球航运业高度繁荣;2008年金融危机,航运市场遭受重创;目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航运首当其冲。

    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何建中在全球贸易与供应链峰会 暨2018年国际海运年会上表示,交通运输行业将坚定不移地推动海运业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切实加强务实合作,深化互联互通,优化监管流程,提高运输效率, 为全球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提供有力支撑,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海运强国。

    “航运业在全球经贸的波动中,如同汪洋中的一叶小舟。”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远海运)董事长许立荣用形象化的比喻,表明了航运业极易受到全球经贸波动的影响。

    许立荣表示,虽然宏观经济一直在变,但航运业的“贸易地位”没有变。据统计,按重量计,海运贸易量占全球贸易量的近90%,航运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在所有国际贸易所使用的运输方式中,海运是最经济的运输方式。全球网络化布局,可运输所有种类、所有形态的商品,也使海运具有铁路、公路不可比拟的优势。”许立荣说,中远海运在“一带一路”沿线已有195条班轮航线,服务各国贸易往来。

    除了宏观经济变动之外,产业要素市场、企业竞争格局也在发生变化。航运业如何应对错综复杂的变化?许立荣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回归产业本质,坚持客户为本,坚守服务初心,坚定共享共赢理念,航运业才能驶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推进

    在全球化的今天,物流对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各国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今全球贸易格局中,尽管有一些逆全球化的声音,但全球化的发展依然在加速推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在全球贸易与国际物流高峰论坛上表示。

    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影响着国际物流的发展。欧盟委员会已经发出欧亚大陆互联互通的倡议,这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有异曲同工之妙。很多发展中国家也正在提出本国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计划,如哈萨克斯坦的“光明大道”计划、印度尼西亚的“海洋强国”战略等。

    “国际组织、地区组织、各国政府都在积极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这将重塑全球物流地理格局。”王微说。

    作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点,陕西西安抓住机遇,加快内陆港、航空港等基础设施建设。“如今的西安,已经成为我国铁路、公路、航空六大交通枢纽之一。”西安市副市长高杲表示,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打开了西安引进来、走出去的广阔通道。

    2011年,西安开行首列中欧(亚)班列,2017年全年开行194列。今年,“长安号”各项指标实现“井喷式”增长,截至10月30日,已完成年内开行1000列的任务。

    随着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推进,客户的需求也逐渐由同质化向定制化转移。在本 次进博会上,超过5000件展品第一次进入中国。这些展品质量优良、各具特色,在运输上具有特殊要求。“这就需要物流供应商转变思维方式,实现客户体验最 优化。”中远海运副总经理俞曾港说。

    科技正在改变国际物流

    全球贸易与国际物流高峰论坛也关注了科技正在给物流行业带来的深刻变化。

    “过去5年中,全球贸易因为跨境电商的发展,产生了很多新业态。在这种背景下,跨 境物流对数据和科技水平的要求大大提高。”北京华胜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维航说。智慧物流云建设、线上线下资源整合,可以使跨境物流过程更加标准 化、可视化、集约化,通过打通数据、利用算法可为跨境贸易企业提供高效物流服务。

    “让集装箱的信息变成透明的,变成随时可得的。让正确的人在正确的地点获得正确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决策,这是物流发展的未来,也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陶卫东说。

    据悉,上海海事大学和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的商业应用冷藏集装箱联网设备,能够实现全球卫星定位实时监控、冷藏集装箱温度湿度信息实时采集等一系列功能。

    (新媒体责编:news1166)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