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十三年 驾驶人增两倍 肇事率降八成
截至5月1日,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实施整整13年。
这13年,车辆大增长、人员大流动、交通大发展,全国机动车从1亿辆增长到3亿辆,其中汽车从3588万辆增长到2亿辆;驾驶人从1.16亿人增长到3.64亿人。
这13年,是道路交通法规制度健全完善的时期。公安部以贯彻执行《道路交通安全法》为中心,制修订《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等20多个规章规范和140多项技术标准,推动酒驾、飙车、严重超员超速等严重违法行为入刑,建立健全交通安全法治体系。
这13年,是国民交通安全文明素养不断提升的时期。“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交通法治意识深入人心,交通参与者互相尊重、互相礼让的氛围正在形成,国民交通安全素质稳步提升。
“史上最严交规”提升驾驶人文明素质
2004年以来,每年新领证的驾驶人排浪式迅猛增长,第一个五年(2004—2008)年均增长超过1000万,第二个五年(2009—2013)年均增长超过2000万,近3年年均增长3000万以上。为切实提升新驾驶人素质,公安部先后5次修订《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特别是2013年实施的123号令被称为“史上最严交规”,2015年国务院下发驾考改革意见,为提升新驾驶人安全文明素养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不断变革完善的驾考制度有效保证了新驾驶人素质,为驾驶人群体输入了质好品优的新鲜血液。在驾驶人数量逐年倍增的形势下,驾龄1年以内的新驾驶人交通违法事故实现“两个降低”:人均交通违法降低,“史上最严交规”实施以来,新驾驶人交通违法数量大幅减少,2016年违法数量比2013年下降50%,人均每年交通违法次数由1.21次降低至0.59次,超速行驶、酒后驾驶、违法变道等严重交通违法分别下降58%、17.8%、19.1%。万人肇事率降低,每万名新驾驶人肇事导致的事故起数由2004年的64.6起降低至2016年的7.6起,下降88.2%,死亡人数下降83.3%。
1.79亿驾驶人换领10年有效期驾驶证
在提升新驾驶人素质的同时,公安部不断完善驾驶证管理制度,健全记分管理、审验教育等机制,突出对重点违法行为的惩戒,突出对重点驾驶人的管理,不断提升整体驾驶人的安全文明素养。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驾驶证6年有效期内每个记分周期均未记满12分的驾驶人,可以换发10年有效期的驾驶证,10年内未记满分的,可以换领长期有效的驾驶证。截至2017年4月底,全国换领10年有效期驾驶证的人数已达1.79亿,占期满换证人数的96.9%,绝大多数驾驶人从未被记满分,顺利换领了10年期驾驶证。
公安部对持有10年证驾驶人群体进行特征分析并且了解到,三类驾驶人更加遵章守法:一是女性驾驶人高于男性驾驶人。女性驾驶人换领10年有效期驾驶证的有3581.3万人,占女性换证人员的98.3%,超过男性驾驶人2个百分点。二是80后和70后驾驶人高于其他年龄段。80年代出生的驾驶人换领10年有效期驾驶证的有2749万人,占同龄换证人员的97.73%,是各年龄阶段换领10年证比例最高的群体;其次为70后驾驶人,换证数为3075.6万人,比例达到97.52%。三是6—10年驾龄驾驶人高于其他驾龄群体。驾龄6—10年的驾驶人,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以后培养起来的首批符合换领10年期驾驶证的人员,其中已有7385.1万人换领了10年期驾驶证,占同驾龄换证人员的98%,超过其他驾龄群体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交通违法仍较多,交通陋习仍普遍
驾驶人安全文明素养的提升,为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平稳提供了有力保证,也为交通秩序和交通安全环境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撑。2016年比2004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58.8%和40.9%,重特大事故从每年55起下降到11起,降低80%。
同时,驾驶人严重交通违法和肇事明显下降。其中,“史上最严交规”实施以来,提高了严重交通违法记分分值,对客车超员超速、占用应急车道、涉牌涉证等严重违法一次记12分,有效震慑了严重交通违法发生。2016年一次记满12分人次比2013年降低24.4%。
公安部交管局表示,面对汽车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新考验,当前驾驶人交通违法仍然较多,交通陋习仍然普遍,超速行驶、超员超载、强行超车、疲劳驾驶、酒后驾驶、无牌无证等严重交通违法仍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成因,而争道抢行、违法停车、闯红灯等交通违法成为城市致堵致乱的重要因素。公安部交管局呼吁,全社会和所有的交通参与者应关注交通安全,传播文明理念,共建共享文明交通良好社会风尚。(记者 张洋)
(新媒体责编:zs1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