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8岁的邬丹成为抗美援朝青年干部培养计划的25万名学生之一,个子不高的他选择当一名坦克兵,经历了难忘的板门店岁月。
1961年,24岁的张定邦怀着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留学归来,这位年轻人后来成为了葛洲坝、三峡通航工程以及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的领军专家。
7月17日,在交通运输部离退休干部局与中国交通报社联合召开的“我看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成就”专题调研会上,来自部机关和部属单位的离退休老同志讲述了参加革命、与新中国共成长的难忘故事。70年砥砺奋进,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一跃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交通运输发展为综合国力的历史性跨越提供了支撑保障。正是老一辈交通人用青春和汗水书写了交通运输发展的壮丽史诗。
鲁勤智、邬丹、宋家慧、朱永光、陈瑞生、贺建华、陈国靖、张定邦、郑建等老交通人抚今追昔,畅谈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交通运输发展的巨大变迁,提出了建立交通文化和交通精神传承机制的思考和建议,表达了对祖国和交通运输发展的期望与祝福。
上世纪70年代,鲁勤智跟随交通部领导到河南郭亮大队调研,100多级台阶的天梯让人望而却步。村里自发修路的铁姑娘队说:“我们不要工钱,希望部里补助一些钢钎、炸药。”为了突破资金难题,交通人上下求索。
朱永光为了挽救西沙触礁水泥运输船上数十名船员的生命,心急火燎地去找当时在交通部办公的粟裕将军。没有救助船、没有救助飞机,幸亏海军伸出援手。陈国靖踏上“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四季穿棉袄,空气吃不饱”的青藏高原,开始青藏公路沥青路面研究,这是交通部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项目……
老交通人的深情讲述,洋溢着满满的正能量。部离退休干部局党委书记、局长张晓冰表示,交通大国的辉煌成就,离不开交通人的默默奉献,离不开交通精神的代代传承。中国交通报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蔡玉贺表示,要深入研究交通文化与交通精神传承的长效机制,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新媒体责编:wx)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