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生态高速 江西样板

    时下,驱车行驶在江西(南)昌铜(鼓)高速公路上,放眼望去,沿途绿色的边坡、平顺的边沟、美观的桥隧与自然风光相互交融,呈现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这是绿色高速公路“江西样板”的一个缩影。“最近几年,我们持续推进高速公路绿色生态提升工程,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绿色生态发展新路,开创了高速公路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党委书记、厅长王爱和说。

    短短数年,江西绿色生态高速公路建设加速推进,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广(昌)吉(安)高速公路被交通运输部列为第一批绿色公路建设典型示范工程项目,永(修)武(宁)高速公路获得交通运输部“安全绿色交通科技示范路”称号……

    S曲线与山川大地吻合

    在途经新建、丰城、高安、樟树一县三市的(南)昌樟(树)高速公路上,“豫章胜景”“剑邑龙光”“江右上观”“药都古风”等沿线颇具当地特色的人文景观依次映入眼帘,情随景迁。

    绿色生态理念不仅要“记在心上、抓在手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近年来,江西交通人始终倡导和实践绿色发展理念:在高速公路项目设计过程中,按照生态学的原则进行环保设计,根据地形、地质和环保选线,采用合适的技术指标,路线平、纵、横组合均衡,与自然环境匹配;在特殊风光路段设置景观高架桥,使高速公路与景区融为一体;在城市边缘或有景观要求的地方,设置造型轻巧、结构美观的桥梁;互通立交、路基边坡按园林式设计,体现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针对不少高速公路要延伸至山岭地区的情况,江西把强化勘察设计创新作为突破口,通过地质选线、地形选线、环保选线和安全选线,大胆采用“S”曲线形式,使线形走向与山川、大地的走势相吻合。

    绿色微景观融入生态经济带

    “铜鼓县的自然生态美景已经在我的朋友圈刷屏了。”来自上海的梁女士特意驱车到天柱峰森林公园,一睹“网红”景区风采。自2012年昌铜高速公路通车起,安义、靖安、奉新、宜丰和铜鼓沿线5县的旅游资源就被串联起来,在周边地区声名渐起。

    2015年9月,江西省政府批复《昌铜高速生态经济带总体规划(2015—2020年)》,这是江西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首个专项规划,也是江西省首个以高速公路命名的生态经济带。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按照“一廊、两线、多点”的建设要求,重点聚焦“五项提升工程”,积极探索生态环境优良、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以乔灌木搭配、花草林木搭配、自然景观与人工造景搭配等方式,重点对隧道广场等区域进行微造型设计,形成绿色微景观;对高速公路中分带、边坡带等进行绿化提升,搭配高低错落、形态差异、季相分明的花卉草木,打造多层次立体园林景观。

    昌铜高速公路的示范带动了全省。2017年4月,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启动全省高速公路生态绿化提升工程,按照“黄土不见天、岩石不露背、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总体要求,将生态绿化提升与路域环境整治相结合,着力提高绿色公路示范项目、出省通道路段、旅游景区等高速公路绿色生态水平。

    目前,江西已建设昌铜高速公路绿色生态百里画廊近200公里,美化了永修至武宁高速公路通道。江西16个省界出入口10公里路段、17个设区市出入口互通、16个隧道广场、10处通往旅游景区路段、11对重点服务区的绿化品质,均得到明显提升。

    专业机构全过程指导

    日前,江西省林业科学院中标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宜春管理中心(简称宜春管理中心)生态绿化提升工程二期第三方验收服务项目。“我们不定期邀请有关专家进行绿化施工专题培训,对照验收服务要点,做好日常养护工作。”宜春管理中心工程养护部负责人肖敏介绍,在施工作业时及时完善排水设施,有效降低了后期养护成本。

    监管手段的创新,是高速公路生态绿化提升工作的又一亮点。江西各基层养护管理部门委托专业绿化科研机构对生态绿化提升工程施工全过程进行指导,全面掌控项目进展,监管工程质量。绿化科研机构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多次到现场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有效保证绿化提升工程质量。

    如今,注重生态环保,抓好日常养护监管,已经成为江西各级高速公路管理养护部门的共识。一方面严格落实“三不五隐蔽”要求,即:不大挖大填,不砍风景林、名贵树木和古樟树,不扰乱山形水系;取土场要隐蔽,弃土场要隐蔽,采石场要隐蔽,拌和场要隐蔽,建筑垃圾要隐蔽。

    (新媒体责编:news66)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