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交通领域投资3400亿元,共完成718项疏堵工程,绿色出行提升至71%。北京用提高交通供给能力的加法、降低小汽车出行强度的减法、挖掘交通设施潜能的乘法、优化职住平衡的除法,积极答好治理交通拥堵“城市病”这张试卷。
加:交通建设五年投资3400亿元
翻开城市发展建设大账本,一组数字展现了北京治理交通拥堵的决心——五年间,全市交通领域投资完成3400亿元,占同期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13%,公共交通投资占市级交通基础设施比重达到75%,建设投资力度极大……
在资金投入的保障下,交通基础设施规模持续快速增长。京台高速北京段通车,南五环到河北仅20分钟;广渠路二期开通,京通快速、京哈高速早晚高峰压力得到缓解;京良路打通断头路,“握手”南五环,为京港澳高速杜家坎减压……一批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重点项目落地。
五年间,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从372公里增长到574公里,城市道路里程从6258公里增长到6374公里,高速公路里程从912公里增长到1014公里。路网结构进一步完善,线路通达性、便捷性进一步提升。
减:降机动车“三高”
高速度增长、高强度使用、高密度聚集,机动车这“三高”,直接加剧了道路拥堵。数字显示,北京70%以上小客车集中在五环路以内,日均行驶45公里。这个数据是东京的2倍、伦敦的1.5倍。
2011年以来,本市实施小客车数量调控,以摇号方式无偿分配小客车配置指标及适当提高一类区域停车费等方式缓解拥堵。2016年交通部门第五次综合交通调查结果显示,本市小汽车出行比例首次出现下降,轨道交通出行比例大幅提高。2016年,绿色出行比例达71%。
这样的成绩背后,是地面公交运行条件不断改善——京通快速路、京开高速、三环路、京藏高速和京港澳高速施划公交专用道,全市公交专用道达到845公里,建成4条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快速直达专线达到140条,初步建成地面公交快速通勤系统。定制公交、高铁快巴、旅游专线、快速直达专线等多样化公交线路达到303条,公交服务多样化、多层次、精准化效果初现。
这样的成绩背后,是轨道交通运营水平持续提升——路网兑现率和准点率逐年提升,2016年达到99.9%以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这样的成绩背后,是骑行步行环境显著优化——本市自2013年启动步行和自行车系统整治,共计完成步道和自行车道治理1066公里。同时加强自行车停车设施管理,在人行步道上设置阻车桩,还路于行人和自行车。
乘:疏通堵点速度倍增
一条匝道的规划建设,可以为西向北行驶车辆避开3个红绿灯,高峰期通过桥区提速20分钟。万泉河桥区匝道完善主体工程将于10月完工,新建西向北远引匝道,全长1.41公里。完工通车后,能实现四环路(内环)与万泉河快速路出京方向的快速转换,车辆通过桥区速度成倍增加,大大缓解了万泉河立交的辅路交通压力。
五年来,类似万泉河桥这样的疏堵工程,本市一共实施了718项。
机场高速公路五元桥拓宽,进京方向从温榆桥至五元桥的车程缩短3至5分钟;
京承高速(主收费站-黄港立交)三车道拓宽为四车道,通行能力提高30%以上;
京哈高速豆各庄新增出口辅路加宽,通行能力提升一倍;
……
通过718项工程规模较小、实施周期相对较短的“外科小手术”,为一大批堵点提速。
五年来,本市在交通管理方面做好乘法,全面提升交通管理水平,挖掘交通设施潜能,优化交通秩序,严格交通执法,提高交通服务和文明水平。
除:平衡职住减通勤距离分子
出行距离是分子,通勤时间是分母。为了提高出行速度,交通部门争分夺秒抢时间,精打细算地做着除法。五年来,轨道交通先后36次提高既有线路运力,全面提升路网运输能力,1号线、2号线、4号线、5号线、10号线骨干线路最小行车间隔缩短至两分钟。
做好除法还主要体现在规划方面。在控制人口规模、疏解非首都功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北京有序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优化职住平衡,减少通勤出行距离。
区域路网加快互联互通。京昆高速、京台高速、京新高速(五环至六环段)、G111二期工程、密兴路二期、徐尹路二期等建成通车。本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7条首都高速放射线全部开通。北京与天津形成京津、京沪、京台共20条车道的高速大通道连接。
“轨道上的京津冀”全面提速。高铁方面,京张、京沈在施,京霸铁路开工建设,预计2020年通车。城际铁路方面,京唐、京滨开工建设,预计2020年通车。市郊铁路方面,平谷线规划方案获国家发改委批复,东段已率先开建。
一体化运输服务有效提升。启动京津冀一卡通互联互通工程,市区1011条地面公交线路(除定制商务公交)及122条郊区公交线路已全部实现一卡通互联互通。百姓持京津冀互通卡畅行北京、天津、河北7城市,并享受同城乘车优惠。今年年底,将实现包括地铁等主要交通方式的互通。
(新媒体责编:news)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