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舆情

    国内手机长途漫游费今取消 未来流量费是否下降

    1日起,收了20多年的国内手机长途漫游费全面取消,比原计划提前一个月实施。这是电信提速降费工作中的一部分,那么关于提速降费,三大运营商还有哪些动作?手机用户关注的流量资费会下降吗?

    资料图:市民正在体验移动4G

    用户无需申请、自动生效

    9月1日起,三大运营商全面取消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所有手机用户无需申请,自动生效。

    三大运营商8月30日公布的相关材料中,有运营商称,由于计费规则调整和系统改造情况复杂,工作量巨大,因此在国内手机长途漫游费取消初期,欢迎用户咨询或反映相关问题。

    截至7月底,三大运营商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3.7亿户。中国电信称,取消国内手机长途漫游费,预计将惠及中国电信8000万用户。中国联通表示,该措施让亿万用户早日获得提速降费政策带来的“红利”。

    记者注意到,在手机长途漫游费取消的同时,移动电话通话量在持续下降。工信部数据显示,1至7月,全国移动电话去话通话时长完成1.57万亿分钟,同比下降4.7%。其中,国内长途通话时长0.24万亿分钟,比上年同期下降34.3%。

    1至7月,国内手机长途通话时长情况。图片来源:工信部官网截图。

    提速降费还有哪些动作?

    三大运营商均表示,宣布全面取消国内手机长途漫游费后,将持续不断深入推进提速降费工作,2017年将大幅度降低面向中小企业互联网专线接入资费等。

    中国移动还提出,打造高品质有线宽带网络,新建宽带全部采用光纤到户。中国电信也称将加大光网投入,年底前基本实现南方区域乡镇以上光网全覆盖,行政村光网覆盖比例提升到75%。中国联通提出,将全面推出“不限流量”产品,如“冰激凌套餐”。

    记者注意到,在三大运营商公布的2017年提速降费措施上,均提到降低国际长途漫游费,并已有措施实施。以中国联通为例,今年以来,曾2次下调国际漫游费,其在5月底最新的一次调整中,国际漫游费最高降幅达99%。

    另,三大运营商8月份发布的半年报均显示,三大运营商将积极参与5G标准制定和技术试验,并在多个城市进行5G外场试验。按计划,运营商将最快在2020年实现5G正式商用。

    资料图:当地民众在山西太原一移动营业厅内体验4G网络。中新社发 韦亮 摄

    用户手机流量费会降吗?

    近来,三大运营商发布的关于提速降费消息中均显示,要提升用户“感知”。工信部今年1月份的发布的《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中也显示,要有效提升用户“获得感”。

    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用户对流量使用量加大。工信部数据显示,7月份,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超1700M,所以消费者对流量降费期待自不必说。

    中国移动在半年报中称,上半年,中国移动手机流量资费下降36%。中国联通称,过去两年,中国联通手机上网每兆流量平均价格降幅超过48%。中国电信称,移动上网资费平均单价两年内下降57.4%。种种迹象表明,流量价格下调仍是未来的趋势。

    资料图:用户在用手机看视频,使用流量越来越多。中新网程春雨 摄

    流量统一收费、携号转网等会实现吗?

    近期,不少网友还反映,使用手机流量时遇到“本地流量用不完,全国流量不够用”的情况。在中新网微博发起的相关调查中,微博网友@徐小同表示:我河北的号码,人在河南,每月套餐里的流量有2GB,河北省内流量不能用,每月还得充话费。

    针对该问题,三大运营商此前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流量没有漫游费一说,本地流量实质上是一种优惠价格的流量。”通信行业专家项立刚认为,“如果全国流量一个价,可能对那些每月使用流量较多的用户是一种不公平,因为他们享受不到本地流量优惠价格了。”

    另外,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选择换手机号或换套餐。但现状是,在人口流动速度越来越快的今天,很多人难以长期待在一个地方,既有异地消耗流量的需求,又不愿更换手机号。据了解,很多人的手机号使用了多年,也和众多银行、网络应用账号进行了绑定,换号无疑会很麻烦。

    还有一部分用户在换套餐时注意到,可能另外一家的运营商套餐更适合自己,但又不愿意更换手机号转网,这该怎么办呢?甭着急,《规划》中也提到了,将推动移动电话用户号码携带服务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