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跨地域舆情,仍然要坚持政务舆情回应有关“属地管理”等方面的基本原则。以下四方面的技巧,可能有助于更快从舆情中“脱险”。
联动发声统一口径,及时消除舆情敏感源
跨地域舆情最怕的莫过于涉事部门上演一场“扯皮戏”,最终伤害的还是自身公信。舆情爆发后若能“拧成一股绳”,才更有可能为舆情及时“灭火”。
提级管辖凸显重视,严厉问责不留遗患
在一些引发全国关注的舆情风波中,如果仅有“当事者”参与应对,即便态度积极,但也会因权威性欠缺,而让应对效果“打折”。有鉴于此,提级管辖并严厉问责就显得格外重要。
热门舆情勿忘异地“冷门主体”,及时响应方能定纷止争
在跨地域舆情应对中,还有一类是应对“躺枪式”舆情。顾名思义,这是指在同一起舆情个案中,某一机构、单位本来并非是舆论“靶心”,但因网络传言、谣言等因素,导致中途舆论矛头开始向自身积聚。
要警惕盲目站队,“惹火烧身”
近年来,舆论圈层职业化的特点突出。如对涉及本行业本系统的舆情发表看法,应跳出局部的框框,做到客观理性,切忌情绪化,甚至进行人身攻击,避免“惹火烧身”。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