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舆情

    直播乱象频出何时能休

    出现的直播乱象,恐怕不能以当事人觉得“好玩”、平台方疏于管理之类的言论来掩盖。

    近日,有媒体报道,尽管“网络直播月入百万元”已被证实是个例,但仍有不少人希望通过网络直播一夜成名,其中不乏未成年人。记者调查发现,总体来看,一些知名直播平台有相对严格的认证审核程序,未满18周岁的申请者无法进行直播。不过,仍有不少直播平台的认证门槛较低,没有对年龄进行特别限制,直播间里也不乏低俗内容。

    “没对年龄进行特别限制”,这只是众多网络直播乱象中的一个问题。此前,诸如直播内容低俗、涉黄等新闻时常见诸报端,更有甚者,在从事医疗活动时进行直播,引发社会热议。这些直播乱象,恐怕不能以“好玩”、平台方疏于管理之类的言论来掩盖。

    最近,国内诸多媒体对自称国内极限高空挑战第一人的网络直播博主“极限-咏宁”坠亡一事进行了报道和评论。抛开“极限运动”这一关键词,人们依旧可以发现在这一事件背后,有着网络直播的身影。

    可以说,正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网络直播,是一方蓝海。在这个领域,平台方运作好,便可获得巨大收益;而主播们想方设法吸引关注,也多有收入方面的考量。吴永宁为了吸引更多人关注,“放弃”了安全保护;而一些不谙世事的未成年人,也想通过网络直播收获自己的第一桶金。

    个体的价值选择是自由的,社会无法也不应干涉和强加。但是,社会依然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规范,尽可能地让整个网络直播事业向合理、合法与健康的方向发展。比如说限制未成年人进行直播,相关直播平台对此有过努力。早在2016年,多家从事网络表演的主要企业负责人,曾共同发布《北京网络直播行业自律公约》,承诺不为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提供主播注册通道。

    但实际上,限制未成年人注册成为主播的效果并不佳。媒体报道中,就有网络直播经纪人梳理了诸多绕过实名制认证的环节。比如,使用非本人证件,认证刷脸时找身份证持有者本人就可以通过了。

    这足以说明,净化直播平台,仅靠市场自我调节和行业自我约束是不够的。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对现有的直播平台进行排查登记,保证直播平台实名注册流程的严格实施,引导网络直播健康发展。

    (新媒体责编:news1166)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