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舆情

    页岩油会被低油价撞腰吗?

      据报道,继前几日美国首家页岩气企业宣布破产后,美国最大钻井承包公司表示,已收到4个将提前终止钻井合同的通知。在此之前,美国最大能源集团之一的康菲石油公司也宣布减产。随着国际油价持续走低,并跌破每桶50美元的关口,美国页岩气市场似乎正陷入一场危机。

      油价低迷难承其重

      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原油供求失衡、地缘政治冲突以及美元走强等诸多因素的合力作用下,国际油价陷入连跌的无底洞。

      新的一年,这种跌势仍在延续。元旦刚过,国际油价就一路俯冲,连续三天深跌10%。1月5日,美国纽约原油价格一度跌破每桶50美元的关口,刷新了2009年4月以来的最低价格。伦敦布伦特原油也在同日跌至每桶54.19美元,创下2009年5月以来的最低点。

      1月7日,受利好经济数据影响,国际油价有所反弹,纽约原油价格和伦敦布伦特原油价格都出现小幅上涨。然而,好景不长。不到两天,国际油价在9日再次回落。

      英国《金融时报》7日援引花旗银行分析师的观点称,国际油市“或在长时间内持续低迷”。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教授雷达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也提出相似的观点:“未来一段时间内,国际油价将维持在每桶50美元上下,有所浮动。”

      低价徘徊已成为国际油价的新常态。在此背景下,与欧佩克为了市场份额“死磕”的美国页岩气显然已力不从心。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第一家页岩油公司由于贷款人拒绝提供更多资金,于1月4日宣布破产。

      新技术加剧供需失衡

      事实上,技术进步引发的页岩气革命正是如今国际油价持续走低的重要原因。

      《寻求:能源安全与现代世界重建》一书的作者丹尼尔·耶金提出,石油市场正在被两大因素重新定义,一是美国石油生产增速惊人;二是世界经济比先前设想的更为疲软,由此挤压需求。

      “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油价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跌幅超过50%,这与美国改变其能源政策有重要关系。”雷达说。

      得益于水平钻井和水力压裂技术的进步,美国勘探页岩油气资源的热潮不断高涨,进而推动美国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大幅增长。根据预测,2015年美国原油生产还将再增加每天15万桶。美国商务部部长又在2014年的最后一天宣布已经开始批准那些长期等待的轻质原油的出口申请。

      正如法国《费加罗报》所称,“美国已经成了全球石油市场一个举足轻重的生产商。”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下,欧佩克、俄罗斯也只能继续死守不减产的决定。两相合力,国际原油市场的下行风险进一步加剧。

      与此相对应的是全球需求的持续低迷。继欧佩克之后,国际能源署日前将2015年全球每日需求增长预估下调23万桶至90万桶。石油消费需求的减少,正是经济增长放缓的直接表现。

      雷达指出,近两年来世界经济出现明显分化,目前除了美国经济有所起色之外,世界其他较大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实际都在减速。尽管各大经济体都在试图调整经济结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但目前看来,全球经济结构调整依然艰难,尤其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尚未完成,这也进而抑制了全球能源需求的扩大。

      页岩气前景或蒙阴影

      随着国际油价屡刷历史最低纪录,之前有关油价下跌将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一片乐观逐渐被更多的担心所取代。享受着油价下跌之利的美国也面临越来越棘手的问题:低位徘徊的油价正让美国的页岩油生产商“压力山大”。据报道,在美国18个页岩油产区中,只有4个还能勉强不亏损。

      “页岩业务的推进速度和产量都存在‘消化不良’。”壳牌石油首席执行官此前就对低迷的业务表示担忧。

      多数能源专家认为,如果纽约油价从每桶80美元左右的水平下跌10至20美元,将会使得一些高成本的页岩油井不具备经济开采价值,从而导致美国页岩油整体投资和产量的放缓。如今,每桶50美元上下的低价显然已远远超出许多页岩油气业所能承受的范围。

      与此同时,美国不少页岩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其实早已惨不忍睹。分析指出,如果国际油价持续下挫,这些企业的营收增长速度不能抵消负债增加速度,那么将有更多的企业在跌跌不休的油价中悄然“死去”,页岩油的发展前景将随之被蒙上阴影。

      低油价下,面临挑战的不只是页岩油,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势头同样可能受阻。石油价格的持续低迷可能使新能源在短期内失去竞争优势,进而减缓创新速度。

      “目前,未来的世界能源格局尚不清晰,但从全球趋势来看,对控制能耗以及环境污染的要求将会越来越严格。”雷达指出,长远来看新能源的利用比重还是会越来越大,这也给在此轮油价下跌中获益的石油消费国敲响警钟,即不要一味扩大传统生产模式的规模,而放松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对新能源技术的开发。

    (新媒体责编:news)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