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淘宝等多家网购平台被媒体曝光存在私照交易,用户花5元到10元不等就能买到一套来自朋友圈等社交平台的高清照片或者视频,引发网友关注。截至记者发稿,大部分平台已经整顿,在多家网购平台检索,结果显示有关服务均已下架,只有少数还在“顶风作案”。(4月12日《人民日报》)
防止朋友圈“杀熟”骗局要建立“三道防火墙”,才能使骗子不会得逞。
一则要建立法律防火墙。《公安机关互联网安全监督检查规定(征求意见稿)》要尽早完成相关程序,尽快生效实施。同时,还要逐步完善配套法律法规,把朋友圈“杀熟”骗局纳入“法网”,使骗子有所畏惧。这也是依法打击“杀熟”骗局的法治要求,是依法治网的题中之义。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要把行政法律法规上升为国家意志、国家法律层面,给予“杀熟”骗局更严厉的打击,增强法律的震慑力。
二则要建立监管责任防火墙。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法规能否生效,关键在于责任要落实。从执法者到监管者,各个部门及各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发现问题主动出击、主动作为,不让“杀熟”骗局伪装、潜伏,不让平台有所松懈。把各种植入非法收集、截获他人信息的程序、链接拦截在互联网大门之外。当然,要确保各个环节的责任人有效履职,必须建立健全的问责制度,谁掉链子就打谁的板子,倒逼责任落实。
三则网民要建立强大的心理防火墙。朋友圈“杀熟”骗局,主要利用网民贪图小利的心态,或者利用网民的好奇心等设计诱骗,比如“帮忙砍价”“分享视频抢红包”“转发看完整视频”“测运势”“以微信、QQ登录生成祝福”等。作为成熟网民,切记不要被蝇头小利所诱惑,轻易上当;不要太过好奇,不假思索就转发、分享。俗话说“好奇害死猫”,随手一动,个人信息就有可能被盗,不只是个人隐私被曝光,还有可能上当受骗;只有主动远离这类来历不明的信息,学会识骗、防骗,生成免疫力,才不会轻易被骗。
(新媒体责编:news1166)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