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工信部等六部门印发《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舆论肯定其促进产业迈向高端;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煤炭去产能进入结构性时代引发媒体热议;多家能源企业开展“世界地球日”宣传活动,积极释放生态环保好声音,推动“绿色”舆情升温。
监测周期:4.16-4.22,数据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出台 舆论赞其引导行业升级
4月19日,工信部、农业部、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加快提升光伏产业智能制造水平,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光伏产业深度融合,鼓励特色行业智能光伏应用,促进我国光伏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该文件还提出,到2020年,行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软件和装备等竞争力显著提升;智能光伏产品形成品牌效应等多方面的具体目标。
【舆论观点】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装机量连续多年领跑全球。但与此同时,光伏产业也频现产能过剩之忧;此外,部分高端及关键装备仍依赖进口,缺乏核心竞争力;光伏产业迈向高端仍困难重重,亟待转型升级。此次《行动计划》的出台引发《经济日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日报》《证券时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诸多媒体关注报道,解读其对于引导行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的积极意义。
《经济日报》评论称,我国正加速从“光伏大国”向“光伏强国”迈进,此次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光伏产业迈向高端。中国电力新闻网也表示,《行动计划》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率、加快培育新产品新业态新动能、支持清洁能源智能升级及应用增添助力。业内分析观点也认为,《行动计划》给出了光伏产业链各环节智能化的方向和具体路径,并安排了牵头负责单位,有助于政策尽快落地,产业整体也有望在政策的统筹推动下迎来健康发展。
【分析研判】
此前,国家能源局实施光伏“领跑者”计划,加大对光伏产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通过光伏技术领跑基地示范项目等,促进光伏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近期,工信部印发《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18年本)》;国家能源局对《关于完善光伏发电建设规模管理的意见》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出台《光伏扶贫电站管理办法》;以及此次六部门联合印发《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等,一系列光伏政策连发,业内认为其显示出国家对光伏行业发展的大力支持。分布式相关管理新规、智能制造升级等政策将推动行业从补贴依赖性,向智能创新驱动转变,从质量到效率促进行业升级,将有助于打开更大的市场空间,成为舆论共识。
六部门部署今年重点领域工作 媒体聚焦煤炭去产能方式转变
日前,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财政部、人社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提出科学安排2018年化解过剩产能目标任务、积极稳妥化解煤电过剩产能、坚定不移处置“僵尸企业”等要求。《通知》明确了2018年再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左右、淘汰关停不达标的30万千瓦以下煤电机组的目标任务,提出了不断提升煤炭供给体系质量、积极稳妥化解煤电过剩产能等重点工作。
【舆论观点】
对于《通知》中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的任务部署,《中国证券报》文章援引中金公司煤炭行业分析师董宇博观点称,各行业去产能规模符合预期。煤炭方面,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煤炭行业要完成去产能5亿吨,减量重组5亿吨,2016年和2017年分别完成2.9亿吨和1.5亿吨,累计完成超过4.4亿吨。2018年计划继续退出1.5亿吨,与2017年目标相同,符合市场预期。东北证券钢铁煤炭行业研究助理吴狄表示,今年去产能工作仍然维持高速推进。
众多媒体关注煤炭去产能方式的转变。《证券日报》刊文称,2018年化解过剩产能的抓手不再是简单的“量的指标”,而更关注企业的经营实际,去产能进入结构性去产能的时代。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表示,在下游需求没有明显回暖的前提下,行政力量下供给收缩带来的价格暴涨难以持续,去产能对煤炭行业盈利的推动也不会长期持续下去,煤炭企业的盈利将逐渐回归需求面,产业结构升级、提质增效才是盈利持续改善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继续鼓励僵尸企业的更新改造。
【分析研判】
2016年2月,国务院先后发布关于钢铁行业、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一场声势浩大的去产能战役正式打响。此次,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引发了众多媒体关注。截至22日,相关内容媒体报道1233篇次,APP采集178篇次,论坛博客148篇次,微博90条(不含二次转发),微信363篇次。
2018年化解过剩产能的抓手已发生了改变。在进一步化解过剩产能的过程中,有关地区、部门、单位可以通过总结、梳理地方和企业在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探索形成的成功经验,予以推广;定期组织宣传化解过剩产能工作进展和取得成效,及时发布并解读有关政策,帮助行业、企业了解政策导向;加强舆情跟踪、监测,主动回应社会热点问题,积极推进化解过剩产能工作。
多家企业开展地球日活动 积极释放绿色好声音
2018年4月22日是第49个世界地球日。值此之际,多家能源企业开展活动,宣传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4月22日,由中国绿化基金会、亿利集团主办的“履行植树义务 共建美丽中国”大型义务植树活动在库布其沙漠举行,来自政府、企业、学校等各界的2000余名生态环保人士参加了活动;并且,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中国绿化基金会与亿利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全面推广“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形式。同日,国家海洋局宣传教育中心与中国海油等多家单位,联合举办以“珍惜自然资源,呵护美丽国土”等为主题的“海洋大讲堂——海洋人物讲述海洋石油故事”活动,及“全国大中学生第六届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展”活动。4月20日,中国石化启动“国企开放日”观摩推进会暨公众开放日活动,下属50家企业在国内36座城市同日开放,近2000名公众代表入厂参观。
此外,国家能源集团、中石油等企业的下属单位也开展了相关活动,宣传绿色发展。
【舆论观点】
对于企业举办的上述传播活动,舆论给予了充分肯定。
公益植树:推广全民义务植树模式,助力生态产业扶贫
《中华工商时报》援引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胡章翠的发言表示,亿利集团22日签署的协议将带动更多的企业、社会团体和公众参与到国土绿化和全民义务植树中来,共建共享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环球网、中国日报网在报道中提到,亿利集团将借助大数据平台和光伏治沙与产业扶贫并驾齐驱的“亿利模式”,帮助当地贫困人口开展生态脱贫。
科普教学: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引导公众树立生态理念
中国新闻网、中国网、中青在线等主流媒体指出,中海油等企业举办的科普活动,广泛宣传我国自然资源国情国策、普及海洋科学文化知识,切实提升全民海洋意识,引导社会公众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和资源意识。
开放参观:搭建企业与公众沟通桥梁,近距离探索智慧能源
《工人日报》、新华网、中国青年网等主流媒体指出,中国石化开展的“公众开放日”活动,展示了创新、绿色、开放的企业形象,成功搭建了企业与社会公众沟通的桥梁,有助于化解矛盾、消除误解,已成为企业改进工作、改善管理和改良文化的新平台。
【分析研判】
近年来,国家层面愈来愈重视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绿色发展成为众多能源企业的主要发力方向。企业举办生态环保活动,一方面可以拉进和公众的距离,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传达企业的绿色环保理念,另一方面,也能强化企业的社会号召力,以公益活动形式带动公众共同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对企业来说,在实现绿色发展的过程中,既要切实推进生态环保,也要注重自身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此次亿利集团、中国海油企业等举办的地球日活动,获得了较佳的舆论反馈,在业内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同行企业可借鉴相关思路,因势利导、借势传播,抓住“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契机,结合企业自身定位,策划组织契合生态环保等国家宏观舆情议程的宣传推广活动,积极释放此类好声音,共营绿色发展、健康有序的舆论氛围。
(新媒体责编:news1166)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