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广阔
在餐厅大吵大闹、在墙面上胡乱涂鸦、待人刁钻没礼貌……“熊孩子”不光把家里搅得翻天覆地,还往往在公共场合影响他人。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9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2.4%的受访者感觉现在“熊孩子”多,89.4%的受访者指出“熊孩子”的出现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当“熊孩子”犯错时,88.5%的受访者反对家长说“他还是个孩子”,83.3%的受访者强调对孩子的不当言行要在第一时间给予纠正。(5月10日中国青年报)
“熊孩子”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好动、爱闹,而这恰恰是孩子的天性使然。所以说“熊孩子”的“熊”有可以理解的成分,但是如果“熊孩子”闹得太过分,乃至于对周围的人形成干扰,甚至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自然就让人觉得难以容忍。因为对方是缺乏是非分辨能力的未成年人,所以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更希望孩子的家长能够承担起引导、约束和管教的责任。
然而不得不说,有些家长在这方面确实难言称职。当自己的孩子犯错的时候,“他还是个孩子”往往成为很多家长下意识的挡箭牌,而媒体进行的这项调查显示,有80%以上的受访者都反对家长以“他还是个孩子”为自己的孩子开脱。
以“他还是个孩子”为孩子开脱,从心理学上来看是一种典型的“护犊心理”。自己的孩子犯错了不承认,承认了也不给予引导和纠正,而是一味地袒护与溺爱,一则会引发自己和被孩子影响和干扰者之间的矛盾冲突;二则会让孩子产生一种错误认识,认为自己无论做了什么,都会有父母家人给自己撑腰做主,自然会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很显然,和前者相比,后者更值得关注与警惕,因为这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是非观念的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会对孩子未来一生都带来深远影响。中国有句俗话叫“惯子如杀子”,其中包含着深刻的教育智慧和人生经验,所以当我们面对自己犯错的孩子,面对别人善意的指正时,千万不要仅仅以“他还是个孩子”来搪塞,否则从“惯子如杀子”的角度来看,孩子才是最大的牺牲品。
(新媒体责编:news1166)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