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私人利益转变为公意,把私事上升为公共事件,这在传统媒体时代很难,在网络时代成为了可能。每个人都可以发布信息、各抒己见,这当然是权利,但拿不真实的信息,或者片面的信息来制造舆论,不过是在诱导网友为自己的私人利益壮大声势。这种现象,对社会的舆论风气是一种败坏。
互联网确实培养了许多人的传播意识,他们掌握了一些粗浅的舆论规律,善于截取于我有利的片面证据,通过放大偏见、制造标签、耸人听闻,刻意制造话题。通过有意失真,看似众声喧哗的网络声音,在一定程度上变得可以人为利用。譬如公交车上的让座之争,不占理的人抢先录制视频发布,渲染自己的委屈,把不利于自己的画面过滤掉,结果在舆论中成为“正义”的一方。
这个社会,当然会有许多的媒体、机构、法律等等,建立一道道规则的屏障,但有些事,即便此后经过求解澄清,得以过滤还原、去伪存真,可大多数人最初留下的印象很难抹去。这就是说,事后澄清往往难以挽回负面影响。并不是每个普通网民都经过专业训练,他们不会主动建立信息甄别、反思推理的习惯,通常只是本能跟着“引爆点”而解读信息,表达自己的见解。这个时候,不真实的发声很容易产生诱导。
我们都身处在这样一种网络环境中,都在共同面对、也需要共同思考这个问题。网络世界的虚伪造作,某种程度上也对应着现实世界的虚伪造作。讨论网络世界的观点浮夸、诉求离谱,最终还是要回到现实世界,如何重拾真实的表达,在真实之上各自主张谋求共赢。惟其如此,才能还原讲诚信的人,求真务实的社会。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