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舆情

    助力政务舆情回应 互动交流日趋常态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新型传播方式不断涌现,政府的施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舆情事件频发多发,加强政务公开、做好政务舆情回应日益成为政府提升治理能力的内在要求。

      网上互动催生民主便捷表达

      推进政务公开、网上参政议政、互动交流,是“互联网+”催生出来的民主新业态,具有较强的政治影响力、文化传播力、社会凝聚力,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络汇聚的民意,则能进一步增强制定公共政策的科学性、针对性、务实性,有利于进一步凝心聚智、反映民意社情,有利于快速高效、客观全面收集良言、优化丰富议案内容,这对我国民主决策、科学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国家领导人及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率先垂范,大力倡导运用视频访谈、官方论坛、政务微博、政府网站等网络新媒体与网民直接沟通与交流,尤其是各类参政直通车制度的建立,使网上参政议政逐步形成常态。

      推进政务公开、网上参政议政、互动交流,新媒体提供技术支撑。融媒体时代,新媒体为网民及时有效参政议政提供了便捷渠道。新媒体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实现了传播信息的快速化、传播途径的多样化、传播内容的多元化,为网民参政议政、重塑官民互动提供新途径,拉近了网民与官员之间沟通的距离,更为网民了解、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针政策提供了新的平台,为他们及时发现各类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完善各项政策的建议提供了有利条件。

      主流媒体引导必不可少

      平台是网上参政议政、互动交流的有力支撑。实现网民参政议政,政府要加强参政议政网络平台建设,切实敞开民主大门,拓宽民主沟通表达渠道,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夺取互联网话语权的主阵地。

      这其中,主流媒体要强化互联网思维,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正确运用新媒体的载体,引导网民积极踊跃参政议政,形成网络民意、网络舆论、网络监督、网络反腐、网络举报等新业态,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合力,汇聚各行各业网民的智慧和力量,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地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同时,主流网络媒体要为广大网民提供议政平台,为各级领导提供问政平台。从一定意义上讲,主流媒体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政府日常决策,特别是两会的热点话题、观点备受网民关注。因此,主流媒体要发挥正确舆论导向作用,搭建官员与网民互动交流平台。

      近年来,全国两会、各省市两会,主流媒体都运用视频访谈、在线交流、权威解读、官方微博等新媒体,邀请权威专家、政府官员与网民直接沟通、视频解答,增加政府决策的透明度。而主流媒体要把握政策导向、网络舆情规律,掌握网络参政议政的政策界限,确保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讲好中国故事。

      从新闻网站向官微转移

      媒体融合时代开启无纸化会议、无纸化办公、会内与会外零距离交流与沟通的大门,会议不仅省时省力、提高效率,而且网民参政议政的平台由新闻网站、门户网站逐步向官方微博、微信转移,呈现出深度参与民主的发展趋势。

      网络视频直播,被广泛运用于全国两会、各省市两会及政府各种会议上。网民会外可通过网络直播、官方微博等,直观感受会议进程、了解各方参政议政情况。代表、委员通过网络互动,听取民意,吸收民间智慧。时至今日,网上参政议政已不仅停留在政府“问计于民”的单向流动,更产生“政府借网问计于百姓、人民靠网问政议政”的双向互动。通过这一个面对面的交流平台,为网民直接提供与政府官员对话的机会。

      同时,地方党委和政府也都相继开通了官方微博、微信,使微博实现由娱乐向服务社会、服务百姓功能的转变。有的官方微博、微信加入主流媒体网站,及时公布政务信息。也就是说,政府官员通过微博、微信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与网民沟通,了解民意。网民通过微博、微信随时随地浏览政务信息、工作动态,并能对某一民生问题即刻单独发表意见,也可通过朋友圈一起参与讨论,最后通过归纳整理与官员对话交流,为政府制定决策提供参考。全国两会期间,微信朋友圈里不断出现H5画面受到网友的广泛关注。各大媒体利用新媒体技术先后陆续推出关于全国两会的可视化专题,吸引网民阅读。这些都是十分可取的方式方法,对政务公开的推进发挥了媒体应有的作用。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